周末在跟老东家的一个领导聊天,说到了工作选择的问题。他说,未来如果要换工作,最好别再进三方支付机构了。
我说,为什么?虽然我也知道三方支付机构正在日渐衰落,但未来三到五年应该还不至于那么惨。
他说,支付是刚需,但三方支付机构不是刚需。
说实话,这句话对我的冲击性很大。瞬间感觉,自己乘坐的这辆快车,随时都有出轨的可能。说白了,三方支付机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从目前支付牌照续展的情况来看,有些三方支付机构(不少于20家)要么主动退出、要么被动注销、要么收购合并、要么中止审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市面上还存在着上百家的支付机构,但真正活的比较滋润的机构没有几家。
前几年都说跨境支付是继互联网支付的又一片蓝海,但跨境支付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一片红海。
虽说支付机构的日子变得日益艰难,但对于有幸拿到牌照的支付机构来说,还是得在夹缝中求生存,结合自身资源,构筑竞争壁垒。
一、行业解决方案
在跨境支付领域,不同行业的商户有不同的特定需求。
比如北京做出国留学的商户,上海做酒店旅游的商户,杭州做跨境电商的商户,深圳做国际物流的商户等,对于结算周期、风控政策、持卡人服务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三方支付机构如果能在特定行业领域深耕细作,并根据行业特点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必将树立业界口碑。
二、政府资源开拓
一方面积极配合外管局的试点业务,与银行一起按照要求申报相关数据,并开发相关软件系统来提高数据采集处理效率。
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当地跨境电商产业园的申报筹建工作,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跨境支付方面的解决方案。
如果能成功开拓政府资源,三方支付机构将在政策支持、公关处理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化。
三、风险防控体系
在跨境支付领域,特别是国际卡收款中,风险防控是赢得客户的关键。
有些支付机构,为了保持自身通道的绝对安全性,采取非常严格的风控体系,导致支付成功率较低,使得商户流失了部分可能的订单。
所以,三方支付机构应该在引进第三方风控服务的同时,加强自身黑卡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并辅以人工审核。严格监控黑卡盗卡等欺诈行为的同时,提升支付成功率,保障商户利益。
四、探索增值服务
基于客户需求,围绕支付领域,三方支付机构完全可以提供一些金融增值服务。比如贸易融资、账款催收、对账单管理等,以帮助卖家解决资金账款等问题。
此外,跨境电商的卖家时常因为侵权问题遭到境外卡组织制裁,如果三方支付机构能够联合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方面的增值服务,一定程度上会有效帮助卖家规避法律风险。
五、打造支付生态
长远来看,三方支付机构在构建PC、API产品模式的同时,也应该布局移动端。
对系统中的交易数据进行沉淀,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商户提供更多精准化金融服务。
逐步摆脱自身的通道角色,把客服工作延伸扩展到买卖关系协调上来,最终将支付平台打造成交易的生态圈。
以此,支付机构不仅能在与其他的支付机构的竞争中胜出,更能在和其他相关利益体(如银行、海关、电商平台)的合作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 收款咨询
- 收款,结汇,额度
-
- 收款百科公众号
- 关注我们,获取最新外贸收款咨询
-
评论